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示范校专题网 > 理论探索

别让职教信息化成为装饰

发布时间:2013-02-06 18:37:09;  阅读次数:  来源:

■崔发周

我国走的是一条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特征在职教领域也需要充分体现,但是,在许多职业院校,还没有将信息化与职教改革紧密联系,课程改革中一味地追求“实境教学”、“理实一体”,信息化仅仅被作为一种表面装饰。

尽管许多职业院校在校园网络基础设施上投资很大,但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实际作用并不大。突出问题表现在:观念落后,没有将信息技术应用看作职教改革的 “制高点”;只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忽视系统的使用,导致硬件过硬、软件过软;缺乏系统设计,教务、科研、学生、财务、食堂、宿舍、图书馆等,都有自己的一套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多为上级部门指定,各自为政,不能真正体现网络化管理的特点;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适合职教发展需要,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缺乏权威性,甚至名存实亡。这些现象的存在,充分说明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还有待规范。

笔者认为,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在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成立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充分发挥学院教育技术骨干的引领作用,发动全员参与信息化工作。学校应制定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推进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根本性转变。根据各专业和课程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分别制定具体解决方案,上下联动、专兼协作、点面结合。

推进创新,引领改革。将信息化试点工作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相结合,使信息技术成为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重要工具。及时开展针对全体教职工的信息化培训,全面提升全员信息技术素养,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传统技术条件下难以解决的各种难题,如师资不足、校区分散等现实矛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工作绩效的提升。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与对接的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信息资源,共建远程教育培训网,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机制。通过校企间的网络连接,将企业的现场生产过程传输到课堂,将学校的课程资源传输到车间,实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工学结合。

总结经验,知识共享。我国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无法照搬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只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经验。因此,信息化工作的实践需要与理论研究相互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在不断交流中提高信息化水平。

建议职教院校在完善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基础上,把开发网络化实践教学监控与评价平台、创建开放性的教育培训网、开发数字化“课程地图”、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师绩效考核系统、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等作为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一条新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

(作者为河北省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所所长)

《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4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