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科研 > 教研活动

观课观什么

发布时间:2014-12-29 15:48:10; 作者: 阅读次数:

观课观什么

 

我们想纠正“听课”这一说法,而改用“观课”或“看课“一词”。因为听可以不包含观,而观却包含听。今天我们到教室里听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动用我们的听觉,仅仅听教师或者学生说话,而是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观察教师和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作用,还有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的构造等。
参与讨论:
沈晓敏/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 
胡仲威/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

刘国营/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教师

徐根荣/上海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岳德明/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研修中心副主任

深度思考
  站在教室前方观课:从观课的位置看观课的视角和目的
  我曾经在国内中小学观过很多课,也到日本去观过很多课,还带过日本的教师来中国观课。我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课景象,这引起了我对观课视角和观课目的的反思。
  中国的观课者大都坐在或站在教室的后面,面对着上课的教师。而且上公开课的教室大都在教室后面事先摆好几排位置,让观课者可以舒服地坐着观课。虽然人多的时候,一些大教室也会在两侧摆放一排椅子,但是嘉宾的位置绝不会设在旁边。而在日本,观课教师如果能赶在别人之前先到观课教室的话,就会抢先“占领”有利地形——教室前方侧面的位置,每次公开课,教室的两侧总是先站满了人。站不下的时候,或者不想看完整一节课的时候,才站在教室后面。而且除非身体不舒服,大多数教师都是站着观课。日本的教师即便来到中国的教室,往往也不去坐给他们预备好的后排座位,只要教室两侧有通道,他们就会径直走到侧面观课。用佐藤学的话说,“不在这个位置上看,就看不到孩子们学习的样子,看不到他们的动作、行为,也看不到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不站在这个位置上,观课者就不能在时刻发生变化的课堂时空里与教师或者与学生产生共鸣” 。
  观课的位置不同,看到的东西当然也不同。从教室后方观课,看到的是教师的动作、行为和表情,而坐在前方侧面观课,看到的就不只是教师了,而且可以看到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细节。观课位置的不同,实际上反映了观课视角的不同,以及这一视角背后的教学观的不同和教研目的的不同。
  如果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态的话,那么观课者关注的就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解释方法,教师对教具和材料的运用,教师设定的教学步骤,教师运用语言、肢体和表情驾驭学生的技术。由于学生在课堂中多处于静听和回答教师提问的状态,少有自主活动的机会,也不会提出疑问或者反驳,所以,在这样的课堂里,观课者几乎没有必要去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的关注最多表现在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上,而这些只要站在教室后面就能感受到。
  如果我们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关注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他们带着什么样的经验,教师是否应对了学生的需要,是否为学生创造了主动学习的环境,学生在课堂里是否成为一个主体,是否每个人都投入到学习中,等等。而这些都要从学生的发言、动作、行为和表情来判断。
  此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里,学生的语言、动作和活动多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多了,且学生的兴趣往往偏离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和进程。那么,学生在课堂中的种种表现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是这样的?他们的行为意味着什么?他们之间在如何交互作用?如何应对才能改变他目前的状态……这些不仅是执教教师在课后要反思的,而且也是所有观课教师必须关注并思考的。观课的教师一方面要把自己在课堂中把握的信息反馈给上课的教师,另一方面要通过其他教师的课来提升对学生的认识,积累教学的机智。
  观课有很多目的,有的是为了评价、监督教师的教学,有的是为了学习,有的是为了研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观课是为了学习、取经,学习别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然后带回到自己的课堂中运用。但是,教师观课不能停留于这一点。今天教师已经被看作是与律师、医生一样具有很高专业性的职业,教师是需要专门培养、不断学习的专家。佐藤学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指出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默会性、情境性等特点。这种专业知识不是通过学习教育学理论和学科知识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像医生那样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需要像律师那样对大量判例的研究(即案例研究)才能逐步获得的。教师在实践中发挥实际作用的不是从大学课堂或书本中学来的知识,而更多的是在实践和研究中积累的“实践性学识”,这种知识是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的产物。为了获得这种“实践性学识”,一种方法是教师集体要经常性地开展基于案例研究的教学研究。
  从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这个角度说,观课就是为了进行教学研究,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获得专业发展。更确切地说,观课是教学研究的一部分,观课应该是一种研究性的、反思性的活动。观课时教师要带着研究的目光、带着问题意识去观察和捕捉课堂中发生的大小事件和事件与事件的关系。然后把自己所看到的一部分带到教师集体中交流研讨,从而补充、更新自己以及整个教师集体的“实践性学识”。只有这样,教师的专业性才能真正提高。
  课堂上可以看的东西很多,一位观课教师也许只能关注课堂的某一些方面,因此为研究而进行的观课可以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我曾经在日本经历过几次特别的公开教学研究活动。观课者每个人都被分配了观察任务。一部分观课者分别跟踪课堂内的某一个学生,记录他(她)的发言、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他(她)与周围学生或者与教师的交互作用,还有几位观课者则观察课堂的整体状况。课后,观课者在研讨会上交流彼此的观察和感想,共同分析学生的反应,反思教师的应对方式,探讨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教学策略等。我们不妨可以尝试这种合作观课的方式。(沈晓敏)

【操作提示】
  策略1:观察
  ● 授课者是怎样确定和达成教学目标的
  ● 授课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
  ● 教学过程是否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欲望
  ● 授课者实施了怎样的教学方法
  ● 想一想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
  为了提高观课的效果,观课者应思考以下的问题:
  
一、考查授课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

  现在每一堂课一般都设计三维目标,但我们必须注意教学目标的一体性和达成性,认知、能力、情感三大目标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认知目标是基础,应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升华情感,所制订的目标应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实现,要符合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
  二、认真体会授课者对教材是如何处理的
  每一位授课者所在的学校和面对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授课者必须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要求的高低作出必要的调整。除此之外,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以后如何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十分重要,因此在观课时应密切关注授课者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如何掌握学生学习的疑难之处,有意识地分散和化解教学的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关注教学过程中怎样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观课者应特别关注授课者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特点;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用神态、语言去激励学生;如何用富于思考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如何创设学生愿意学、乐于做的教学情境;如何用不同的思维训练方式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注意授课者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掌握和提高,并且要特别关注授课者用什么样的方法为学生打下发展性的基础,了解授课者是否既重视知识结论,又重视知识发生的过程。在二期课改的理念中,特别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可以注意观察授课者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如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余地;如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争辩;如何鼓励和发现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如何鼓励并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特别是学习中的思维方法。
  四、学习、借鉴授课者的教学方法
  观课者应学习授课者选择、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把课教“活”,促使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的有益经验。
  五、观察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规定的时限内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观课者在观课时除了要注意授课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行为以外,还应注意观察教学对象(学生)在教学时段中的收获,通过观察学生课上的神态,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解题的正确与否来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必要时还可作一点课后调查来印证我们观课时所获得的结论。此外,观课者还应注意观察授课者对课堂上学生活动的驾驭情况,看授课者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偶发事件,学习授课者的教学机智并吸取有益经验。同时,教师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对待弱势学生,如何利用教学资源等,都是观课者应当给予关注的问题。(胡仲威)
  策略2:追问
  ● 问追求什么
  ● 问发挥什么
  ● 问换什么位
  ● 问培养什么
  多思考几个“为什么”,再看清楚到底“有什么”,之后再去观课评课,自己的眼光就会与以前有所不同。
  一、追求什么
  追求完美不如追求真实。教师是真实的,课也应该是真实的。教师的课应是原生态的真实再现,呈现给大家的是鲜活的、真实的自我。
  二、发挥什么
  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才能彰显个性。怎样才是有个性?其实就是自己真实性格的扬长避短!你语言功底好就多讲,字写得漂亮就多写板书,计算机水平高就多用课件,总之应用自己的长处去吸引学生。
  三、换什么位
  现在的教师已经懂得要换位思考,但是怎么换位、和谁换位还是个问题。观课教师最主要不是和执教教师换位,而是要和学生换位,不是拿执教教师上的课和自己的比,而是要和学生换位。假设自己是一个学生,你能理解吗?能听懂吗?有兴趣吗?思维跟着教师的思路在起伏吗?只有这样去换位,体会才能更深。
  四、培养什么
  我们喜欢培养怎样的学生?很多教师总是把自己当成是太上老君,想把学生扔到炉里去修炼,指望从里面蹦出来的是一个无所不能千变万化的精灵。但这样是不现实的。学生是鲜活的,且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教师应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刘国营)
  策略3:记笔记
  ● 原汁原味地记下师生间的对话和一些比较精彩的教学细节
  ● 用汇报学习体会的方式,说出观课感受
  观课前,我总要看几遍课文,对课文的语言文字钻研一番,然后问自己:“如果让你上课,你想怎么教?”这是我的观课准备。观课的时候,我认真记录,力求详尽。我特别喜欢原汁原味地记下师生间的对话和一些比较精彩的教学细节,还不时地写下课堂对自己的启示、触景生情的体会和观课时忽然想到的一些问题。观课后,老师们免不了要我评课,我当然不好推辞,于是本着“多鼓励、少批评”的态度,用汇报学习体会的方式,说出我的观课感受,与老师们展开讨论。(徐根荣)
  策略4:课外访谈
  ● 向教师咨询教学想法并倾听上课教师诠释
  教师对于学生、教材和教学,他们有更多的发言权,其个性化的思考、辛勤的劳动值得尊重。因此,我经常采用从执教者的立场出发进行评析课堂教学的方式。
  比如,听完教师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一课以后,就请教师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对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这个典型内容的教学有些什么新的想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教师主要想解决什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主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或哪些教学策略?观课者向上课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应该认真倾听执教者的诠释,以便更好地了解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的构想。(岳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