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园公告

广元市职高---质量年度报告(2015—2016学年度)

发布时间:2016-12-30 20:13:17; 作者: 阅读次数: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
质量年度报告
(2015年9月—2016年8月)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创办于1985年,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减排示范单位,四川省首批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学校。地处广元市教育园区,是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产教融合机制建设”的重点学校。
学校以“立德立业”为核心理念,铸就学生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成就学生的学业、事业、家业、功业。以“敬业乐群,志存高远”为校训,专注自我发展,与人和谐相处,树立“利居人后,责在人先”的职业精神和人生观,成人、成才、成功,进而实现家国抱负。倡导“诚实守信,知行合一”“尚善尚能,求真求实”“重德重业,精育严训”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以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为中心,深化育人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陪伴学生成长。
围绕交通制造、旅游观光、信息技术、文化艺术等四大簇群,开设了10个对应专业,培养区域内适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技能人才。
一、基本情况
(一)规模
1、学校占地和建筑面积
学校占地84519.36平方米,建筑60908.92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6435.7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3294.92平方米,学生宿舍20777.9平方米(生均14.2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41.8平方米。
2、学历教育在校生情况
2015—2016学年度,全日制在校学生2024人,应届毕业生637人,招收学生717人,三年巩固率达到94.31%。
1.jpg
图1  各年级在校生人数对比图
01.jpg
图2  近三年在校生人数对比图
3、年度招生人数
学校2013—2015年累计招生2156人。其中,招收藏区9+3学生167人,招收“3+2”五年制高职生200人。
02.jpg
图3 学校2013-2015年招生人数对比图
(二)设施设备
1、教学仪器设备
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目前,教学设备资产值164.18万元,实训设备资产值1501.10万元。
4.jpg
图4  2013-2015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与生均值增长趋势图
2、校内实训实习基地
目前,校内实训基地数10个,实训室(区域)121个,实习实训面积14497.89平方米,生均实践场所面积6.60平方米,生均工位数1.71个。2014—2015年,累计新增实训设备值144.33万元。
3、图书杂志数量
学校阅览室座位数450个,馆藏纸质图书64000余册、电子图书100000册,生均图书43.93册。2016年订阅期刊56种,新增图书1000余册。
4、信息技术条件
学校设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推广和技术培训。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Mbps,互联网出口带宽200Mbps,多媒体教室57间,教学用计算机420台,建立了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业务涵盖了办公应用、教务管理系统、互动录播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建立了数字化资源库,上网课程71门。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三项建设,三个转变,助推三个现代化》荣获2016年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三)教师队伍
1、建设思路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学校建立了自己的校本研修形式,系统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确立了“整体规划、梯级培养”的建设思路,坚持专兼职相结合,以“双师型”为重点,梯级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2、学校教职工
学校现有编制183个。在岗教职工167人,在职教职工145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22人,生师比15.4:1。
3、专任教师
现有专任教师数136人,副高级职称34人,硕士研究生7人。专任教师中公共基础课教师49人,专业课教师87人(占比为63.97%);“双师型”教师73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83.91%;心理咨询教师1人;广元市名师2人,广元市技能大师1人,市级以上专业学科带头人21人,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
05.jpg06.jpg
图5  专任教师职称比例分布图            图6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示意图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1、德育工作情况
“立德立业”,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成才先成人,做事先做人,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尊重起点,降低落点,夯实基点,以“四自”为核心,从培养学生“自信”开始,启动学生内需;倡导学生“自省”,学会主动反思;推进学生“自理”,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学生“自立”作为阶段目标,培养合格技能人才。
配备了专职德育工作人员2人,建设了心理咨询室,由8名专任教师组建了德育课教学团队,选用国家规范教材,按教育部规定开设4门德育课程,每周2课时。系统规划德育活动、班团活动、民族活动,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先后被授予“四川省中职内务管理示范学校”,广元市“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案例1:真情奉献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学校自2009年以来,已累计接收藏区“9+3”学生654人,生源遍及阿坝州的13个县,涉及藏、羌、回、汉等多个民族。学校与驻校干部齐心合力,以省级课题《有效实施藏区学生分层教学策略研究》为引领,坚持民族融合、尊重差异、分层培养、严格管理、真情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31名学生入党,106人次受到省市和学校表彰,53人应征入伍,33人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11人自主创业,学校两次被授予“广元市藏区‘9+3’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巩固率
2015-2016学年度,一年级巩固率97.91%,二年级巩固率94.08%,三年级巩固率90.91%。
3、技能竞赛情况
近两年,获得省技能大赛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获市技能比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2个,优秀奖13个;参加2016年四川省中职学生技能比赛,获奖等次及人数均排名全市前列。
4、学生素质合格率
7.jpg
图7  2015-2016学年度学生素质合格率汇总图
(二)在校体验
学生对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习实训、校园安全和毕业生的满意度(非常满意)均超过90%。
8.jpg
图8  2015-2016学年度学生在校体验满意度汇总图
(三)就业质量
1、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校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严格把握就业工作各环节的要点、重点,精细化地开展工作。2015年全年收集优质就业信息105条,开展企业校园招聘15次,开展大型就业及创业教育10次,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从2015年的85%增长至2016年的93.88%,增长了8.88%。2015-2016学年度毕业生人数637人,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到51.82%和48.18%(其中,国有企事业单位8.99%,民营企业42.83%,外资企业48.18%),学生初次就业平均收入2780元;毕业生双证书获取人数584人,获取率91.68%。
 
9.jpg
2、应届毕业生升学情况
建立学生多元成长通道,尊重学生发展意愿,组建专门的升学班,通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高职独立单招考试和技能高考等方式,帮助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和学习,并保持了90%以上的升学率。
表1  近两年对口升学情况统计表
年度
参考人数
本科
专科
独立单招
上线人数
上线率
2015
73
2
8
57
67
91.78%
2016
109
2
31
67
100
91.74%
三、质量保障
(一)专业布局
2015-2016学年度,学校开设10个专业,对应一产专业数1个,对应二产专业数1个,对应三产数8个。其中,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开设专业数6个,分别是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观光农业经营、美发与形象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等。拥有省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中职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
(二)专业学生人数
10.jpg
                 图10 专业学生人数分布示意图
 
(三)课程开设情况
1、课程建设情况
学校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各专业对应教育部专业标准,制定了适合本专业特点和区域经济的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开发课程标准,形成了专业办学与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8门,编写并公开出版教材8本,开发校本教材2本,建设网络课程10门。
2、课程学时量
各专业课程学时总数34142学时,其中各专业专业课平均学时总数21008学时、各专业公共基础课平均学时总数13134学时。
11.jpg
(四)教师培养
1、教师培训
2015—2016学年度,学校有27人参加市级培训,平均学时数18节;有18人参加各类省级培训,平均学时数29.5节;有4人参加国家级培训,平均课时320节以上。
2、教师参赛
有3人参加省级教学或技能大赛,1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有18人参加市级教学或技能大赛,7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
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一)校企合作情况
学校与36个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覆盖了全部10个专业,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兼职教师达22人,授课4660节,占专业课课时的15.69%,支付报酬44.76万元。校企共同开发了8门课程及配套教材,研发成果产值21.8万元,合作企业捐赠设备43万元,投入10万元资金及价值33万元的设备共建2个研发中心。
学校在合作企业设立了10个教师培训基地,专任教师参与企业实践58人次,人均企业实践32.76天。2015年合作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369人,占应届毕业生的58%,实习期满后直接录用毕业生率25%。
(二)学生实习情况
截止2016年8月,学校共设立有23个校外实训基地,用于开展各类实习实训,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值330万元。其中,认识实习平均22天/生,跟岗实习平均60天/生,对口率100%;生均顶岗实习半年,对口率94%。企业考核顶岗实习学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为20.08%、78.39%。
(三)产教融合情况
学校把产教融合作为办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引进来,校企合作举办“校中厂(园、点)”,保障学生生产性实训比例;走出去,以“订单班”为载体,加大识岗、跟岗和顶岗实习力度,产学(产教)一体,探索能自我“消化吸收”的本土化现代学徒制实施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案例2:为解决中职学校在推进现代学徒制过程中遭遇企业选择难、课程调整难、师傅选择难和管理难、风险高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建设与专业高度契合的“校中厂”,人才培养团队化、课程体系企业化、教学模式生产化、培养过程契约化、教学评价三方化,并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关系,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创新双导师机制,学生职业素养显著提升,教师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地解决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环境和供需矛盾,初步探索出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和方法,其改革成果《“校中厂”环境下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荣获2016年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四)地方文化传承情况
学校主动对接广元“旅游强市”战略,服务产业发展,探索利用现代制造技术传承地方民间工艺的路子,取得了一些进展和突破。
案例3:广元白花石刻是中国四大石刻之一、四川省名特产品,历史悠久,相传始于隋唐,但由于其加工技术复杂,需要具有极大的耐心和制作耐力,从业人数骤减,一度接近失传。学校柔性引进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谢志才担任兼职教师,领衔建设民间工艺加工坊,选派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具有高级技师资格的教师和资深美术教师,选拔20名学生作为徒弟和传承人,组建白花石刻研发中心。团队协作分工,认真分析白花石刻(珊瑚玉)的制作工艺、毛坯切割、粗加工、图样定型和镂空雕刻等技术,运用学校现有的传统机械加工设备和智能制造设备,开展产教研一体化探索,重点攻克精益生产、批量加工和重复雕刻,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五)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作为牵头单位参与广元市职教集团的组建,加盟浙江嘉兴欣禾职教集团和西南纺织服装联盟。
五、社会贡献
(一)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积极履行社会义务,2015—2016学年度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3577人,其中有1922人服务本地的主要产业,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154万余元。
(二)承担参与改进或推广技术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以项目和服务为载体,推动技术改进和转化工作。
表2  技术改进与推广项目统计表
序号
项目
效果
1
广元市创业孵化园建设
参与建设
2
广元市大学生(中职生)创业培训
已培训10批次
3
退伍士兵技能培训及就业服务
安置就业
4
农村电子商务村级站点建设及负责人培训
木马镇已建成
5
庵子村精准扶贫果树嫁接技术推广项目
全部嫁接到位
6
庵子村精准扶贫中药材栽培技术服务项目
完成种植
7
广元万达蓝极星酒楼餐厅服务员培训项目
已上岗
8
利州区乡村旅游、电工、汽车维修工培训
已上岗
9
旺苍县中式烹饪培训服务项目
创业成功
10
昭化区砌筑、种植、养殖技术服务项目
完成跟踪服务
11
广元市电子商务俱乐部建设项目
已命名
12
莱利达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员工手册编撰
已完成
(三)社会服务情况
2016年,学校累计培训企业员工数1025人,培训残疾人15人,培训失业人员1230人,培训农民工1375人,培训退役士兵51人,技能鉴定3566人,先后有607名师生参与各类技术服务。
(四)对口支援及扶贫情况
2016年,对口帮扶单位从5个增加至7个,扶贫对象达389个,投入扶贫资金48.4万元,支援及服务人数达560人。
案例4:学校持续深化剑阁县庵子村“精准扶贫”,设立10万元扶贫基金,帮助36户“建卡户”发展产业;投入6万元维修村道;牵线农业开发公司与贫困户已签订500亩中药材种植协议,3年后村经济可增收30万元;投入6.5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使每户增收2300元;建卡户子女到学校就读免去所有学杂费和生活费;发挥职业教育优势,为贫困户提供种植、养殖和电子商务等技术培训,实现从“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转变。
案例5:学校发挥职教技术优势,创新“1331”帮扶模式(“1”,即制定一套完整方案,准确规划帮扶工作;“3”,即突出实际需求、信息化建设和贫困子女等三个帮扶重点,体现学校教育内涵;“3”,即整合学校、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三方帮扶力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即形成一个长效机制,持续助力帮扶工作),实施广元偏远山区麻柳乡石牌村教学点和朝天镇朱家村教学点的“教育帮扶”,送设施、添设备、帮技术、抓培训,整合资源,改善贫困村小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大手拉小手,提升学校内涵,为缩小城乡差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六、举办者履职
(一)经费投入情况
2015年,中央财政投入经费287.4万元,地方财政投入400万元,学校负债总额从3628.75减少至1837.26万元,生均拨款保持在1900元,日常教学经费投入比例73%,教师培训经费12万元,教学改革经费5.2万元,教科研经费4.5万元。
(二)项目投入情况
2015年,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学校投入687.4万元。其中,第二批中职改善办学条件中央专项资金280万元,中央第一批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国内培训)中央专项资金7.4万元,2015年职教基础能力建设省级资金400万元。
(三)地方政府政策措施推进情况
近年来,广元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广元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广元市教育局出台《广元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工作评估标准》、《广元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常规工作评估标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市教育局和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广元市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七、党建工作
学校有党员54人(学生党员5人),设4个党支部,党务工作人才参加培训22人次,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210人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人,发展党员3人,订阅党报党刊9种。学校党总支被上级党委评为优秀党组织,4名党员获得市级表彰。
八、特色与亮点
(一)建设“5+1+1”机制,推进一体化育人
案例6:学校作为广元市“产教融合制度建设”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致力于搭建“企业+行业+高校”三方合作平台,开展多主体、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建立了“5+1+1”合作机制(即一个专业至少与5家企业、1个行业协会和1所高职院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课程共改、师资共用、基地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五项合作,校企“责任共担”,产教“文化共融”,校企一体化育人,产学合作更加包容,适应市场需求的办学主体更加柔性,办学机制更加完善,其建设成果被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专题简报的形式在全省推广。
表3  产教融合成果获奖情况统计表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类别
获奖情况
1
校企合作建示范    提升内涵促发展——国家示范学校项目改革发展成果
2015年四川省第二届教育发展改革研究优秀成果
一等奖
2
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2015年四川省第二届教育发展改革研究优秀成果
二等奖
3
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2015年四川省第二届教育发展改革研究优秀成果
三等奖
4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2015年四川省第二届教育发展改革研究优秀成果
三等奖
5
“校中厂”环境下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
2016年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研究成果
一等奖
6
建设“5+1+1”机制 推进一体化育人——广元职高实施省教育综改《产教融合制度建设试点》项目研究报告
2016年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研究成果
二等奖
7
中职生学业第三方评价机制探索——以广元职高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
2015-2016年度四川省职成教学会科研课题成果鉴定与评选
一等奖
(二)推进一站式集成化产教融合园区项目建设
案例7:“一个专业,对接一个产业,办一个实体”,学校着眼未来,持续夯实“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基础,集中资金办大事,已争取国家发改委和地方资金7396万元,启动“一站式集成化产教融合园区”建设项目,为广元市全面决胜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提供人才支撑。基地建筑面积超过10000㎡,打造服装设计与制作、汽车运用与维修两个产教融合实体,设酒店服务、烹饪美食、艺术展演、美容美发等多个产教融合示范中心,配套生产化的设施设备,为学校8个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实施产教融合、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提供基础保障。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分理实一体教学区、生态养殖区、绿色种植区、循环利用示范区、综合展示区等,建成后将成为具有川北特色的教学与推广高技术农业示范园。
表4  产教融合园区建设资金来源统计表
序号
名称
资金(万元)
来源
年份
1
产教融合专项资金
290
中央财政
2016
2
产教融合基地建设资金
2000
中央财政
2016
3
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资金
400
省财政
2015
4
中职改善办学条件中央专项资金
280
中央财政
2015
5
服装专业实训基地资金
400
省财政
2014
6
第二批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250
中央资金
2014
7
汽车维修与检测实训基地资金
300
省财政
2013
九、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尚未完全摆脱招生难的困境。
(1)区域内初中应届毕业生下降明显。广元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已经由五年前的5万,锐减到2016年的2.3万,2017年将下降至2万。
(2)高中布局结构不协调,“普职比”难于落实。广元市普通高中26所,设计容量5.7万人,加上13所公(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明显过剩,两类高中的结构严重失调,普职协调发展难于落实。
(3)中职学校缺乏具有质感的吸引力。“唯有读书高”、“大学梦”、“就业地位”和家长对子女择业的期待,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未全面建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普通高中仍是极大多数学生的优先选择,中职学校仅能招收到分数上的“末等”学生。
2、专业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发展。
(1)进不来。受事业单位待遇和招聘条件的双重制约,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强,教师资格和基层工作经历受限,遴选专业课教师难度较大。
(2)流不动。学校看中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却因待遇和条件与企业相距甚远,且事业编制、职业资格、技术职称等无法直接过渡或对接,引进几乎是一种奢望。
(3)不自主。办学自主权是教育绕不开的话题,自主的范围、条件、权限和监督,都需要出台更加明晰的实施细则,单靠校长的“胆略”和“担当”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在专业教师的选聘上,需要一定的“自主权”来支撑,否则难于走出目前的困局。
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有待研究。
(1)产业障碍。本区域制造业基础薄弱,信息技术发展滞后,行业企业的容纳能力有限,迫使中职学校的实习就业向外“扩张”,与本地经济和产业的结合度不高。
(2)政策障碍。受困于国有资产管理、企业所有制、税收、用工等方面的政策藩篱和机制僵化,学校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实践无法做大做强。
(3)制度障碍。政府已连续出台了职业教育发展和校企合作的多项制度,但始终难以破解“一头热”的现状,缺少对企业的直接激励。
(二)改进措施
1、增强办学内涵,逐步提升中职自身吸引力。
(1)规范办学行为,实现依法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2)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培养质量;
(3)推进学生德育自主管理模式探索,提高育人质量;
(4)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创新用人方式,多措并举,逐步克服教师引进的机制制约。
(1)充分运用“兼职”机制的灵活性,身份对身份,专业对专业,实现兼职教师向专任教师的柔性发展和过渡;
(2)主动与管理部门沟通,在原则范围内创造条件,争取为紧缺专业教师开辟“绿色通道”;
(3)主动进行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为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3、实现“三个主动”,坚定走产教融合的办学之路。
(1)主动反思,需求导向。对区域内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状况进行认真的调研和梳理,形成适应本地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和培养方案;
(2)主动作为,争取支持。与教育、工商、税务、国资、人社等部门加强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汇报,寻求支持;
(3)主动反馈,助力改革。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研究报告或调研报告,提出对策建议,力争将产教融合的项目上升为主管部门和政府的职教发展策略。
 
 
 
数据说明:
1、设备设施、固定资产和财务数据统计至2015年12月31日; 
2、其他数据统计至2016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