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 校务公开

学校2011—2015年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2013-01-10 09:29:50; 作者: 阅读次数:

(2012年6月修订)

 

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到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阶段。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进一步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自2011年开始申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2年6月4日,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计 划”专家组评审,学校再一次被推上改革创新的潮头,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就此拉开序幕。机遇前所未有,如何再一次实现突破,迎难而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改革 创新的关键要素。

“改革求生存,创新谋发展”是我们未来3—5年的主要工作策略,学校拟将事业统筹规划发展与专业特色发展结合起来,让部分具有潜力的专业打破现有管 理体制,通过队伍建设提升办学内涵和教学质量,率先进入专业(或系部)的独立发展;科学规划教师职业生涯,通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以及兼职教师的制 度改革,构建科学系统的教师考评办法和提升与退出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改革创新能动性,实现学校、专业和教师的和谐发展。

为适应“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实施,现将我校原《“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作出修订。

 

一、制定依据

1、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

3、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

3《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建设方案》;

4、《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任务书》。

 

二、实施周期

本建设方案实施周期为五年。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为论证规划阶段;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为实施阶段;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为总结评价阶段。

 

三、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计划”项目实施为契机,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 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力争五年内建成一支能满足和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结构基本合理、并与办学规模基本匹配的专兼职教 师队伍。

 

四、建设目标

——保障教师数量。按国示规模对应标准配备教师。专业课教师中的合同制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控制在30%以内。

——优化教师结构。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率超过90%;研究生层次教师比例达到5%;“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超过90%;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中级职称比例达到40%;师德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开展以转变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和提升管理水平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学、心理学培训达标计划,覆盖率达到100%,达标 率不低于90%;继续推进以校为本的班主任培训计划;完成专业教师出国进修培训6人次,实施国培计划16—18人次,参加省级培训36—40人次,参加市 级培训50人次,校本培训与研修覆盖率达到100%,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的时数至少达到四个月。

——加速青年教师培养。完成各年度新教师入职培训;完成继续教育年度工作;形成青年政治思想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体系;实施“青蓝工程”,新老教师“1+1”结对帮扶覆盖面达到100%。

——科学规划专业发展。在逐步降低生师比的同时,按照1:13.25的规定要求,专业课教师与基础课教师之比达到或接近6:4,以此确定各专业特色发展规模基数,形成优势专业优先发展的办学格局。

——务实规划教师发展。完成教师个人三年成长规划;实施“2+4”教师发展计划(每专业2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建设期内共计培养专业带头 人18名,骨干教师36—40名,预备骨干18名;班主任带头人3—10人,骨干班主任10—20人,班主任合格率不低于95%。

——创新人事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完成教师师德考核评价办法;完善“双师型”教师达标培养和认定奖惩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形成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以及选聘和退出机制;探索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设岗用人办法,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五、建设措施

(一)推进教师育人能力提升计划,形成与办学目标相适应的队伍质量

1、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和新型教育观主题活动。由党总支牵头制定《忠诚职业理想教育方案》和《“转变教育观念、和谐师生关 系”主题的教育活动方案》,将职业理想教育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常态教育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抓落实、抓创新、抓长效机制的建设。通过大力宣传职业教 育、树立先进人物典型、引导职业生涯发展等综合措施,使教师坚定职业方向,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增强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使命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坚定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的信心。引导教师严于律已、规范教育行为,为 人师表,做好表率。引导教师主动尊重、理解、关爱学生,优化师生关系,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2、构建师德评价的长效机制。由办公室牵头完善《师德考核实施方案》,将教职工师德表现作为绩效考核、评优晋级、职称评 定的重要指标,并严格执行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教育局《教师师德考核暂行办法》,通过常规检查和责任追究,构建起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的师德考核和管理机制。

3、探索科学育人的有效途径。以《藏区“9+3”学生技能分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为抓手,由政教科和“9+3”办公室牵 头制定《学生帮扶结对方案》,将结对帮扶工作作为干部、中高级教师、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的考核指标之一,进行分层教育和指导的研究;由教务科牵头制定《学生 学业成绩教考分离方案》,在学生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考核等方面有明显突破,务实教育科研工作,并努力探索出针对不同水平和层次学生的科学 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4、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由政教科牵头制定班主任带头人、骨干班主任、合格班主任的评选条件和办法,遴选出班主任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并通过班主任指导教师、助理班主任等制度和措施,使班主任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德育工作局面。

(二)推进用人机制改革计划,形成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队伍数量

1、改革学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抓住“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的机遇,破解选人用人和待遇分配难题, 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制,实行评聘分开,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实行告诫和解聘制度,对聘任期内不能履行聘任合同的人员进行告诫和解聘。建立重实 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将教师收入与岗位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具有活力的管理机制。

2、拓展职业学校教师引进渠道。抓住“国示校”项目建设和市人事教育部门关于紧缺教师引进政策的契机,争取上级主管部门 的支持,实施特岗特聘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紧缺专业教师的按时足额到位;积极探索实名编与非实名编、在编与聘用、专业与转岗相结合,同工同酬、同岗位同 待遇的教师选聘和管理办法,形成更加多元的教师供给机制。

3、稳定教师队伍。帮助教师进行个人发展规划,在工作中体现人生价值;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专业课教师开展生产性实习指导和承接生产项目工作,获得应有的劳动报酬。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

4、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要进一步研究并形成绩效评价的新机制,要让在项目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德育工 作、“9+3”工作和课题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得到肯定和激励,在职称评审、绩效奖励、先进模范评选和国家省市骨干推荐中获得优先权,争取项目经费资 助其出国培训和考察;对符合条件的突出贡献者,可以争取破格晋升高一级技术职务和推荐参评正高级职务。

(三)推进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形成与专业规模相适应的队伍结构

1、科学规划专业发展。由教科室牵头,按照现有实名编和非实名编总数,设计各专业学生规模、设备设施规模、耗材规模和绩 效总量;推进“名师工程”,建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申报、评审制度,为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建立工作室,使其在课程改革、专业建设、产学研结 合、科技创新推广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成效,并形成动态选拔和退出机制;同时,依据职业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合格教师的定期考评工 作,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将予以公示,并降低其绩效等次,已确定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可免于考核。

2、推进“双师型”认证工作。按照“学历证+教师资格证+技能等级证”的模式,开展专业课教师的分类认证工作,专业理论 课教师须达到“本科+中职教师资格+高级工(技师、工程师)”,实习指导教师须达到“专科+中职教师资格+高级工(技师、工程师)”的标准,基础课教师须 达到“本科+中职(高中)教师资格”,对规划期内未能达到要求的教师,将视为考核不合格。

3、推进以“双师型”为重点的国培省培计划。抓住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机遇,争取国培骨干教师培训指标5—10 名,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指标3—4名,出国进修指标2—3名;争取省培骨干教师指标20—30名,青年教师企业实践指标5—8名,出国进修指标4—5名。通 过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教学方法,以及先进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和课程开发技术,进一步提升提高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 教学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使青年教师立足企业实践,提高其产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

4、加速青年教师培养。由教科室牵头,制订师徒结对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学期培训工作计划,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活动;落实 老教师结对帮扶青年教师,签订帮扶协议,老教师对新老师在备课、上课、学习理论与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指导,由教研组进行严格管理,期末由教科室进行考核; 邀请校外专家、校内领导开办讲座,开展上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和各种比赛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校本培训做到“专家引领、个人自学与同伴互助”三 结合,专题讲座与业务研讨相结合,每次培训活动都能做好过程管理和跟踪服务,做到严格管理,纳入教师工作目标考核,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形成以老带新和老中 青结合的合理教师队伍结构。

(四)推进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形成与不同层次需求相适应的队伍特色

1、形成以校为本的研修体系。由教科室牵头,对校本培训和研修工作进行规划,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重点, 切实抓好职业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文化课教师重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文化课与专业课结合的教育与研究;专业课教师重点学习和传授“四新”内容,积极 参加职业资格考核,提高实践能力和将新技术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的能力;着力做好专业教师赴企业培训锻炼工作,所有专任专业教师接受一次以上不低于二个月的企 业锻炼,以了解市场和就业状况,丰富经验,提高动手能力,适应现代教学需要。

2、推进分层次全员培训工作。结合阶段工作特点和专业需求,由教科室和教务科牵头,开展新教师上岗培训、教师岗位培训、 骨干教师培训和课程理念的培训;由政教科牵头,开展班主任、助理班主任、班级管理、“9+3”工作和教育理念的培训;由党政办公室牵头,开展师德师风教 育、党风廉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培训;由示范建设办公室牵头,开展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的培训;由信息中心牵头,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 术和数字化校园应用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工作特点的教师需求,形成培训的校本特色。

3、以赛代训,以赛代练。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技能比赛、教师大比武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竞赛等活动,采取全员参与、同伴互 助、专家引领的有效训练方法,鼓励专业课教师通过参加各级技能比赛取得名次和高一级技能等级证书,鼓励全体教师通过教学大比武和信息技术比赛获得名次和同 行认可,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4、重视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学历提升。把握中职学生特点,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职业教育学、心理学为主的辅导计划,由教科 室牵头制定学习成果的考查办法,2015年前完成教师分批达标任务;学历提升应重点鼓励教师报考同专业的在职研究生,由办公室牵头制定在职研究生管理办 法,让一部分具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理论水平,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开发技术,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五)推进兼职教师选聘计划,形成与校企合作相适应的队伍特质

1、深化职业学校改革的制度研究。由办公室、教科室、教务科组织校内外有关学者、专家,对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国家事业单位 分类推进改革的有关政策和要求进行剖析,着力探索解决兼职教师聘用的制度瓶颈,为专业灵活转身和规模扩张所带来的用人矛盾提供解决路径。通过国示校建设, 探索固定岗与流动岗、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探索出既符合政策要求、又充满活力的中等职业学校用人之路。

2、进行校企共同育人的研究。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按照专业对接岗位(群),课程设置对接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对接 职业能力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课程评价方法对接企业能力评价的要求,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聘请具有一线生产管理能力的工程技术 人员,在企业内担任工学交替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学生的兼职教师,确保实习质量。

3、进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合国示校建设项目,深化校企合作,聘请市内外人才和产品订单企业从事生产、管 理、研发工作的能工巧匠,或具备较强技术研发、革新及设备操作能力,能进行教学及指导实训工作的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实训或理论教学工作,传授行业 先进技术,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专题教研和工学结合教材开发等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团队教学能力。

4、进行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研究。在“校企岗位轮换、工学交替、职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引下,结合学校教学与企 业用工要求,建立校企合作的管理督导机构、合作平台和管理、考核、激励制度。聘请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担任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开发指导小 组成员,构建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和服务为一体的实践教学环境,构建以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多元的实习岗位, 实现企业与学校文化的融通和互动。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建立以党总支、行政和专业负责人参与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校级领导为副组长,下设建设办公室,由教科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制度保障:依据方案由牵头处室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从学校层面建立对应的奖惩制度,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建设小组成员和各处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教研组长的绩效考核,按时推进,如期评价。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机制,为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三)经费保障:充分利用国示校建设资金,确保三个重点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资金的足额到位;争取国家省市培训计划资金,确保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争取省市财政资金,确保建设项目的需求。

(四)时间保障:给培养人员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保证参培教师的时间需求;固定教研活动时间,无特殊情况不得挤占;把课程改革、教法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等重点培训安排在周末进行;大规模培训应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优势,进行集中培训,以保障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