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科研 > 质量报告

广元职高质量年度报告(2017-2018学年)

发布时间:2019-01-26 16:38:16; 作者: 阅读次数: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
质量年度报告 (2017年9月—2018年8月)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创办于1985年,地处广元市教育园区,直属广元市教育局管理,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减排示范单位、四川省首批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学校。
  学校以“立德立业”为核心理念,铸就学生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成就学生的学业、事业、家业、功业。以“敬业乐群,志存高远”为校训,专注自我发展,与人和谐相处,树立“利居人后,责在人先”的职业精神和价值观,实现“成人、成才、成功”之目标。倡导“诚实守信,知行合一”“尚善尚能,求真求实”“重德重业,精育严训”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为中心,深化育人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陪伴学生成长。
  一、基本情况
  (一)规模
  1.学校占地和建筑面积 学校占地84519.36平方米,建筑面积62331.07031平方米(生均54.20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30933.61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3294.92平方米,学生宿舍20777.9平方米(生均18.07平方米)。
  2.学历教育在校生情况 2017—2018学年度,学校开设10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738人,应届毕业生588人,招收学生577人,三个年级平均巩固率97.59%。
图1 2017-2018学年各年级在校生人数对比图
图2 近五年在校生人数对比图
  3.年度招生人数
  学校2013至2017年累计招生2904人(含藏区“9+3”学生、“3+2”五年制高职生和“普职融通”学生)。
图3 学校2013-2017年招生人数趋势图
  (二)设施设备
  1.教学仪器设备
  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目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86.61万元,实训设备资产值1848.46万元,本年新增设备值30.05万元。
图4 2013-2017年实训设备总值与生均值趋势图
   2.校内实训实习基地
  目前,校内实训基地数9个,实训室(区域)122个,实习实训面积14497.89平方米,生均实践场所面8.34平方米,生均工位数1.42个。2014-2017年,累计新增实训设备值466.54万元,年均新增123.92万元。
  3.图书杂志数量
  学校阅览室座位数450个,馆藏纸质图书64000余册、电子图书100000册,生均图书54.78册。2017年订阅期刊15种。
  4.信息技术条件
  学校设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推广和技术培训。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Mbps,互联网出口带宽增至400Mbps,多媒体教室57间,教学用计算机420台,每百生可使用计算机数量36.52台,建立了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建设有协同办公应用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课程录播直播系统、网络互动教学系统,建立了数字化资源库,上网课程71门。
  (三)教师队伍
  1.建设思路 学校系统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确立了“整体规划、梯级培养”的建设思路,建立校本研修形式,坚持专兼职相结合,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梯级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2.学校教职工 学校现有编制183个,学校现有教职工169人,其中在职在编教职工150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9人。 3.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数141人,生师比12.33:1。其中,副高级职称47人,占比33.33%;硕士研究生9人,占比6.38%;公共基础课教师56人,专业课教师85人(占比为60.28%);“双师型”教师57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67.06%;心理咨询教师1人;广元市名师2人,广元市技能大师1人,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
 图5 专任教师职称比例结构图  图6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图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1.德育工作情况
 “立德立业”,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成才先成人,做事先做人,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尊重起点,降低落点,夯实基础,以“四自”为核心,从培养学生“自信”开始,启动学生内需;倡导学生“自省”,学会主动反思;推进学生“自理”,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学生“自立”作为阶段目标,培养合格技能人才。
  配备了专职德育工作人员8人,建设了心理咨询室;由8名专任教师组建了德育课教学团队,选用国家规范教材,按教育部规定开设4门德育课程,每周2课时。系统规划德育活动、班团活动、民族活动,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案例1
   系统规划,统筹组织,联动实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管理德育模式。一是,德育活动内容系统化,学期、月份、周次、课次等一以贯之,借助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榜样学习等活动,有组织地营造自主管理的成长氛围;二是,德育队伍网格化,组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中层干部挂练指导一个学生自治组织,形成了学生个体、班级组织、学生自治组织、班主任、干部为一体的网格化德育队伍;三是,德育工作机制体系化,组建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家长委员会,完善德育工作团队分工,实现科长负责制,推行基于目标的复核性考核,多部门协作探索建立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方法,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激励办法。
案例1
  2.技能竞赛情况
  学校始终将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学生技能发展的重要途径,将相关技能内容有组织的纳入课程体系,定期开展校级技能比赛,同时在第二课堂设立竞赛小组,选拔优秀学生强化练习,探索“常态化+专业化”的竞赛工作形态。本学年获得四川省技能大赛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3.学生素质合格率
图7 2015-2018学年度学生素质合格率汇总图
  (二)在校体验
  学生对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习实训、生活、校园安全满意率均超过90%。
图8 2015-2018学年度学生在校体验满意度汇总图
 
 
  (三)就业质量
  1.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校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落实责任,严格把握就业工作各环节的要点、重点,重视就业数据统计分析,精细化地开展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从2015年的83%增长至2017年的86.43%。2018年全日制应届毕业生588人,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到29.25%和70.74%,与上年基本持平。学生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服务比例为14.50%,民营企业58.20%,外资企业27.30%。学生初次就业平均收入2520元。毕业生双证书获取人数541人,获取率92.01%。
图9 2014-2018年毕业人数、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及双证率趋势图
图10 2014-2018年就业学生、升学学生对比图
  2.应届毕业生中28.23%的学生通过统招或对口单招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
1 近四年对口升学人数统计表
年度 参考人数 高考上线 独立单招 合作办学 上线人数 上线率
2015年 73 10 57   67 91.78%
2016年 109 33 67   100 91.74%
2017年 152 19 118   137 90.13%
2018年 176 33 137 46 212 95.50%

  案例2 
  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主动服务“走出去”企业需求,参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启程计划”,借助合作企业平台,分工协作,在校强化技能训练,全面提升外语水平,在企业学习国外生活、文化、素养等知识和能力,对口培养赴日本等国研学学生,校企一体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三年来,已有8名学生先后赴日本研修学习,年薪10万人民币。 
  (四)学生资助
  学校资助工作始终公平、公开、公正,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广泛深入宣传,民主评议,统一发放,让每个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全学年累计受益4716人次,资助总额438.09万元。
2 学校2016-2018学年学生资助情况统计表
序号 资助项目名称 2016-2017学年 2017-2018学年
资助金总额 受益学生人次 资助金总额 受益学生人次
1 国家助学金 1632000 1632 1471000 1471
2 中职生免学费 3287000 3460 2717900 2861
3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 163500 327 192000 384
4 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 90000 50    
  三、质量保障
  (一)专业布局
  学校持续优化专业办学与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围绕交通制造、旅游服务、信息技术、文化艺术等四大簇群,开设了10个对应专业,培养区域内适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10个专业中,对应第一产业专业数1个,对应第二产业专业数1个,对应第三产业数8个。其中,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开设专业数6个,分别是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观光农业经营、美发与形象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等。拥有省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中职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
  (二)专业学生人数

专业簇群
专业
交通制造
机械加工技术
汽车运用与维修
旅游服务
观光农业经营
旅游服务与管理
中餐烹饪
文化艺术
服装设计与工艺
美发与形象设计
信息技术
电子技术应用
计算机应用
图11 专业簇群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结构图
  (三)课程建设情况
  各专业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对应教育部专业标准,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素质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已编制课程标准30个,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8门,累计编写并公开出版教材8本,开发校本教材2本。规划教材使用比例为81.20%。开出实习实训的课程比例为72.80%,共开出467个实训项目,开出率100%。
  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推进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内驱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探索“课前自学、课中研学、课后思学”课堂教学模式。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在课程建设的同时,围绕核心课程开发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网络课程10门,收集整理28346道试题、文档型素材3931个、知识点积件15471个,有效保障了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的需要。
  (四)教师培养
  1、教师培养培训 2017—2018学年,教师继续教育合格率100%,有27人次参加市级培训,平均学时数53节;有15人次参加各类省级培训,平均学时数34节;2人赴境外培训或研修;1人入选“广元市教育综合改革专家库专家”,2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2、教师参赛 在市级教学大比武微课竞赛项目中,3人荣获一等奖,3人荣获二等奖,1人荣获三等奖;在2017年全市优秀论文评选中,4人荣获一等奖,4人荣获二等奖。教师公开发表论文9篇,立项市级课题3个,申请课题经费1.5万元。
  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一)校企合作情况
  学校与40个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覆盖了全部10个专业,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兼职教师达19人,授课2964节,占专业课课时的7.8%。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值280万元。 学校在合作企业设立了8个教师培训基地,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习实践0.08人次,人均企业实践13.29天。
  (二)学生实习情况
  本年度,学校共设立有23个校外实训基地,用于开展各类实习实训。其中,认识实习平均24天/生,跟岗实习平均28天/生,对口率100%,生均顶岗实习184天,对口率94%。企业考核的顶岗实习学生考核结果良好等级以上为67.8%。
  (三)产教融合情况
  以新结构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成果为指引,以专业链融合产业链,推进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基于市场需求创新路径,创办多类别多性质的校办实体,构建“5111”产教融合机制,在具体的产教融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寻求文化融合,参与各方逐渐成长为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和利益的产教融合共同体。2017年,校办企业“广元雅致服装有限公司”产值280万元,建设了规范性的白花石刻民间工艺研发中心,移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中心、名师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持续发挥技术优势服务企业发展。

    案例3:学校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000万元,建设集成化旅游服务产教融合基地。基地占地37.51亩,新建7000㎡综合楼,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基地新增工位200余个,设酒店服务、烹饪美食、艺术展演、美容美发等多个产教融合示范中心并配套设施设备,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产教深度融合,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深化“5+1+1+1”产教互动机制提供基础保障。项目完成后,将与现有的雅致服装有限公司、民间工艺研发中心三个产教融合基地协同运行,打造“一站式集成化产教融合园区”,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四)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参加了广元市职教集团,帮扶四所学校开展专业建设。指导国家贫困地区的凉山州盐源县职业中学实施基于“校中厂”的产教融合,取得初步成效;指导市内四所学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模式、现代学徒制试点。
  五、社会贡献
  (一)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积极履行社会义务,2017—2018学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3619人,其中有1822人服务本地的主要产业,产生经济效益73万余元,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承担参与改进或推广技术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以项目和服务为载体,推动技术改进和推广工作。
表3 技术改进与推广项目统计表
序号 项目
1 机械加工技术在石刻产品粗加工阶段的应用改进
2 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设计论证
3 某型柴油机和某型号汽车零件生产工具研发
4 剑门豆腐典型菜品烹调工艺分析总结

  (三)社会服务情况
  2017—2018学年,学校累计培训企业员工数146人,培训失业人员1353人,培训农民工139人,培训退役士兵20人,技能鉴定1022人,先后有566人次师生参与各类技术服务。
  (四)对口支援及扶贫情况
  2017—2018学年,学校对口帮扶单位3个,扶贫对象由99个,投入扶贫资金12.84万元,支援及服务人数265人。 表3 对口支付及扶贫情况统计表 序号 扶贫项目名称 扶贫技术名称 1 精准贫困户技术技能培训 旺苍县农村劳动就业转移创业技术技能 2 昭化区大朝乡贫困村乡村旅游技能培训 3 昭化区红岩镇贫困村果树栽培技术培训 4 剑阁县木马镇庵子村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 5 东西部劳务协作扶贫培训 保育员技能培训 6 中式烹调技能培训 7 电子商务技能培训 8 广元市技能扶贫品牌培训 维修电工技能培训
   六、举办者履职
   (一)经费投入情况
  2017年,中央财政投入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经费184万元,省级财政投入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补助资金30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一般性经费1624万元,学校负债从2015年的3628.75减少至2017年的1773.58万元,生均拨款保持在1900元,日常教学经费投入比例84.41%,教学改革经费7.9万元,教科研经费5.2万元。
   (二)地方政府政策措施推进情况
  近年来,广元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广元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2017年和2018年广元市政府先后引发了《广元市“十三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实施方案》等文件,大力推进“康养名市”战略实施,为全市康养产业和旅游类、消费服务类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7年11月,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实施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就全市中小学开展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已经和操作指南。 2018年5月,广元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规定了“十大负面清单内容”,制定了处理办法,从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了师德考核。
  2018年7月,由广元市教育局申报、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的省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系统设计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管理体系框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进广元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七、党建工作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切实加强政治建设和师生思想道德建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两会”专题报道,开展主题班会70余场次、政治思想教育40次,专题学习新党章、新宪法和其他6项法律法规,落实《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三型”支部,狠抓基层党建“六个基本”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开展主题党日、志愿者等活动,通过“廉政校园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密切联系群众,落实落地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学校有党员58人(学生党员2人),设4个党支部,1人获国家级优秀表彰,5人获得市级优秀党员表彰,1个党组织获市级表彰。党务工作人员参加培训35人次,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260人次,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4次,发展党员1人,订阅党报党刊9种。
  八、特色与亮点
  (一)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
  学校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时,申报了“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编制《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规范建设途径和建设措施,制定了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建设,业务系统搭建等三项建设内容,并细化了建设的具体过程、技术要求,提出了努力实现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的预期目标。经过五年建设和运用,打造了一个运行稳定、技术先进、管理高效的信息化环境,实现了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建设了一批科学规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字化资源,实现了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搭建了一套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智能先进的软件系统,实现了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突出新兴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学校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向业务协同和精细化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向开放式、多样化、互动式转变,学习方式向随时随地转变,并对周边地区及学校起到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三项建设、三个转变、三个现代化——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荣获2016年四川省中职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二)探索形成中职学校对口升学毕业班教学管理策略
  针对中职学校缺少对口升学管理的制度设计,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和管理研究,不能有效引领教师开展专题研讨等一系列问题,学校申请立项了市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毕业班教学管理策略研究》。课题深入研究对口高职升学班的教学规律,形成了较为系统而稳定的教学管理方案;进行考纲和考点的对比研究,把握命题规律、题型和权重,建立了《考试大纲对比分析报告》编制和系统的学科实施性教学方案(复习计划)制定的工作机制;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教师掌握了运用细目表反向解读高考试卷和模拟试卷的技术要领,掌握教学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命题技术研究,教师掌握了命题计划、命题细目表等科学的技术要领,形成命题管理制度;进行教学过程管理研究,教师掌握了试卷批阅、试卷讲评课和试后满分等技术要领,形成有效的过程管理方式;实施修业班的定期检测和毕业班的“诊断性”考试,形成了随年级增高检测密度增大的效果评价方式;进行激励制度的研究,把握对口高职专科、独立单招和本科的考试录取办法,形成以质量为中心的对口高职升学班奖惩方案。通过课题研究,学校建立了对口升学毕业班教学管理的基本路径和制度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对口升学毕业班教学研究方法,规范了升学班教学管理的方式,建立了对口升学奖惩制度,促进了学校对口升学管理效率,学生升学高等学校的比例稳步提高。
  九、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尚未完全形成
  职业教育发展已经步入内涵发展阶段,规范学校治理结构,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学校自我内生能力不断发展的根本。但学校专业结构调整还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产业结构,教职工对诊改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学习、研究还不够深入,质量意识未深入到工作或教学的所有方面、所有层次,学校虽有规划,有目标,有制度,有标准,有考核,但还没有形成体系和链条,不能完全按照质量管理思想形成自我反馈循环机制,“五横五纵”还有薄弱环节,存在重决策指挥,轻支持服务,重专业建设,轻学生素养形成,重过程,轻数据,质量建设任务艰巨。
  2.德育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
  中职学校的德育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学校德育存在:价值取向过度重视社会功能,生本理念尚未完全形成;关注学生需求少,个性教育少,德育目标过高过大;脱离学生生活经验,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多强调活动和直接教育,缺少心理分析和间接德育途径;德育知识多,德育训练少等问题。
  (二)改进措施
  1.思想革命,强力推进质量建设
  本着“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进步原则,正确处理短期生存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从上至下,转变思想,全员确立科学的质量发展观,将质量管理作为解决一切困难的根本方法。建立学习与培训的常态化制度,在加强校本培训、分层培训、分阶段培训、专题培训基础上,从自身实际出发,发现瓶颈问题,剖析深层原因,全员真正搞懂诊改的指导思想、核心理念、工作方针、目标任务,解除困惑、树立信心,把质量建设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围绕“五纵五横”质量体系,全过程、全方位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目标链,构建质量标准链,聚焦质量问题焦点,完善质量预防系统,降低质量损失,建立体系化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做到规划科学有审议,标准完善有审订,计划实际有审定,执行彻底有审查,业绩明显有审计,问题改进有审核,培育“质量改进螺旋”为基本单元的常态化、周期性的质量提升内在动力,全面推进质量保证体系建立。
  2.系统规划,构建德育模式
  针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等,进行分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视学生个体道德品质发展需求,经过德育实践,形成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现状特征的稳定且有效的德育活动内容、形式及其实施的方法策略和评估办法,在操作策略层面归纳出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校本德育模式,具体措施包括:从关注社会需求转向个人发展和个体幸福,调整并确立学校的德育基本思路或价值取向,探索确立以学生个体道德发展为目标的德育目标;基于道德的社会意义和心理学的自我意识等理论或成果,探究具有集体意识、责任意识、目标意识、主动意识、创造意识和社会意识的个体道德品质培养方式方法;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统领构建德育内容体系,协调发展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重视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深入广泛开展行为训练;拓展以班级为主阵地的德育途径,探索课程、小组、师生、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等多途径的德育渗透。

  十、附录
(一)数据说明: 
1、设备设施、固定资产和财务数据统计至20161231日; 
2、其他数据统计至2017831日。
(二)对照指标解读: 
《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应达到的主要指标: 
1、占地面积:不少于40000平方米;生均不少于33平方米。 
2、建筑面积:不少于24000平方米;生均不少20平方米。 
3、办学规模: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200人以上。 
4、体育用地:应有200米以上环型跑道的田径场。 
5、图书馆和阅览室:适用印刷图书生均不少于30册;报刊种类80种以上;教师阅览(资料)室和学生阅览室的座位数应分别按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20%和学生总数的10%设置。 
6、仪器设备:工科类专业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3000元,其他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2500元。  
7、计算机数量:不少于每百生15台。 
8、专任教师:不少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 
9、专业教师: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 
10、兼职教师: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左右。 
(三)专用名词解释: 
1、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2、双师型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同时又具有相对应的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的教师。 
3、兼职教师:指根据专业教学需要,从行业、企业或社会中聘请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兼任一定课程的教师。 
4、师生比:指某一学年度专任教师数与学生数之比,通常用在校学生数/专任教师数进行计算。 
5、教学及辅助用房:是学校建设的主体,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及其各自的辅助用房。 
6、藏区“9+3”学生:是指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来自我省甘孜、阿坝、凉山自治州藏区享受3年免费中职教育的学生。 
7、“3+2”五年制高职:是指应届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达到一定录取线,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学习,获得中职毕业证书;完成过度考试后,后两年在高职学习的一种学历教育制度,毕业后取得国家认可的大专毕业证书。 
8、校内实训基地:指学校或企业投入建设在校内,专门用于学生技术技能训练的场所。 
9、校外实训基地:指企业或学校投入建设在校外的,可用于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 
10、识岗实习:指学生由职业学校组织到实习单位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初步认识的活动。 
11、跟岗实习:指不具有独立操作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实习岗位要求的学生,由职业学校组织到实习单位的相应岗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部分参与实际辅助工作的活动。 
12、顶岗实习: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 
13、就业率:本报告专指某一学年度毕业生数与实际就业生数之比,一般用当年就业生数/当年毕业生数进行计算。 
14、初次就业率:指某一学年度毕业生数与第一次签约就业生数之比。 
15、对口就业率:指某一年学年度毕业生数与毕业生所学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就业生数之比。 
16、双证书: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即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取与所学专业一致或相近的职业资格证书。 
17、专业课程学时总数:指某一专业学制期内(或学生在校期间)开设的所有课程数之和。 
18、专业课平均学时总数:指一所学校所有的专业学制期内应开设的专业课(含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课)总数的平均学时。一般用Z(所有专业开设的专业课之和)/N(专业数)。 
19、公共基础课平均学时总数:指一所学校所有的专业学制期内应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含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等)总数的平均学时。一般用G(所有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之和)/N(专业数)。 
20、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职业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是一种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21、产教融合: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22、校中厂: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建立在职业学校内的生产性工厂。有学校自建、校企共建、引厂入校等三种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