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科研 > 质量报告

2017年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7-12-26 17:35:14; 作者:教科室 阅读次数: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
质量年度报告
20169月—20178月)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创办于1985年,地处广元市教育园区,直属广元市教育局管理,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减排示范单位,四川省首批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学校,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产教融合机制建设的重点学校。
学校以“立德立业”为核心理念,铸就学生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成就学生的学业、事业、家业、功业。以“敬业乐群,志存高远”为校训,专注自我发展,与人和谐相处,树立“利居人后,责在人先”的职业精神和价值观,实现“成人、成才、成功”之目标。倡导“诚实守信,知行合一”“尚善尚能,求真求实”“重德重业,精育严训”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为中心,深化育人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陪伴学生成长。
围绕交通制造、旅游观光、信息技术、文化艺术等四大簇群,开设了10个对应专业,培养区域内适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基本情况
(一)规模
1、学校占地和建筑面积
学校占地84519.36平方米,建筑面积62331.07031平方米(生均41.2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16435.7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3294.92平方米,学生宿舍20777.9平方米(生均13.73平方米)。
2、学历教育在校生情况
20162017学年度,学校开设10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197人,应届毕业生684人,招收学生739人,三个年级平均巩固率94.07%

1 2017年各年级在校生人数对比图

2 近四年在校生人数对比图 
3、年度招生人数 
学校20132016年累计招生2904人(含藏区“9+3”学生和“3+2”五年制高职生)。

3 学校2013-2016年招生人数趋势图

 (二)设施设备 

1、教学仪器设备 
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目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86.61万元,实训设备资产值1804.78万元,本年新增设备值325.48万元。

4 2013-2016年实训设备总值与生均值趋势图

 

2、校内实训实习基地 
目前,校内实训基地数10个,实训室(区域)122个,实习实训面积14497.89平方米,生均实践场所面积6.59平方米,生均工位数1.81个。2014-2016年,累计新增实训设备值448.01万元。 
3、图书杂志数量 
学校阅览室座位数450个,馆藏纸质图书64000余册、电子图书100000册,生均图书41.64册。2016年订阅期刊56种,购置图书1000余册。 
4、信息技术条件 
学校设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推广和技术培训。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Mbps,互联网出口带宽200Mbps,多媒体教室57间,教学用计算机420台,每百生可使用计算机数量28台,建立了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业务涵盖了办公应用、教务管理系统、互动录播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建立了数字化资源库,上网课程71门。 
(三)教师队伍 
1、建设思路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学校建立自己的校本研修形式,系统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确立了“整体规划、梯级培养”的建设思路,坚持专兼职相结合,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梯级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2、学校教职工 
学校现有编制183个,学校现有教职工164人,在职教职工142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22人,生师比13.4:1 
3、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数133人,副高级职称40人,硕士研究生7人。专任教师中公共基础课教师52人,专业课教师81人(占比为60.90%);双师型教师49人,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60.49%;心理咨询教师1人;广元市名师2人,广元市技能大师1人,市级以上专业学科带头人21人,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
图5 专任教师职称比例结构图            图6 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图   
 
案例1学校以两个市级名师工作室为平台,确立“修德正风清之身,立教书育人之业”的成长宗旨,组建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制定工作室各项制度,以“做爱岗敬业的示范、做有效课堂教学的示范、做教研教改的示范、做专业能力提升的示范、做学习型团队建设的示范”为目标,扎根课堂,扎实教学,团队协作共进,努力改革教学方法,主动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辅导技能竞赛学生,深入开展教科研,逐步形成了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的教师培养方式。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1、德育工作情况 
“立德立业”,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成才先成人,做事先做人,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尊重起点,降低落点,夯实基础,以“四自”为核心,从培养学生“自信”开始,启动学生内需;倡导学生“自省”,学会主动反思;推进学生“自理”,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学生“自立”作为阶段目标,培养合格技能人才。 
配备了专职德育工作人员8人,建设了心理咨询室;由8名专任教师组建了德育课教学团队,选用国家规范教材,按教育部规定开设4门德育课程,每周2课时。系统规划德育活动、班团活动、民族活动,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案例2:以学生为主体,紧紧抓住养成教育和学生自主管理两条主线,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与经常性系列教育活动相结合、道德理论教育与活动实践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的“四个”有机结合,有计划地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把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德育工作的育人质量。
2、技能竞赛情况 
本学年获得四川省技能大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8个;获得广元市技能大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 
3、学生素质合格率

图7 学年度学生素质合格率汇总图

 (二)在校体验 

学生对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习实训、生活满意率、校园安全满意率均超过90%

8 2015-2017学年度学生在校体验满意度汇总图

 (三)就业质量 

1、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校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严格把握就业工作各环节的要点、重点,精细化地开展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从2015年的83%增长至2016年的93.88%2017年降低为86%2017年毕业生人数684人,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到29.82%70.18%,到国有企事业单位服务比例为9.15%,民营企业45.47%,外资企业45.33%,学生初次就业平均收入2801元。毕业生双证书获取人数632人,获取率92.53%

9 2014-2017年毕业人数、就业率及双证率趋势图

 2、应届毕业生升学情况 

2017年有20.03%的学生通过统招或对口单招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较201511.41%2016年的15.07%,有持续稳定增长。 

近三年对口升学人数统计表

年度
参考人数
本科
专科
独立单招
上线人数
上线率
2015
73
2
8
57
67
91.78%
2016
109
2
31
67
100
91.74%
2017
152
1
18
118
137
90.13%

 (四)学生资助 

学校资助工作始终公平、公开、公正,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广泛深入宣传,民主评议,统一发放,让每个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全学年累计受益5469人次,资助总额517.25万元。 
学校2016-2017学年学生资资助情况统计表
序号
资助项目名称
资助金总额
受益学生人次
1
国家助学金
1632000
1632
2
中职生免学费
3287000
3460
3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
163500
327
4
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
90000
50

 

三、质量保障

 (一)专业布局 

2016-2017学年度,学校开设10个专业,对应第一产业专业数1个,对应第二产业专业数1个,对应第三产业数8个。其中,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开设专业数6个,分别是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观光农业经营、美发与形象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等。拥有省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中职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 
(二)专业学生人数 

10 专业簇群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结构图
专业簇群
专业
交通制造
机械加工技术
汽车运用与维修
旅游服务
观光农业经营
旅游服务与管理
中餐烹饪
文化艺术
服装设计与工艺
美发与形象设计
信息技术
电子技术应用
计算机应用

 

(三)课程开设情况 
1、课程建设情况 
学校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各专业对应教育部专业标准,制定了适合本专业特点和区域经济的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开发课程标准22个,优化专业办学与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8门,编写并公开出版教材8本,开发校本教材2本,建设网络课程10门。 
2、课程学时量 
2016-2017学年,各专业课程学时总数34760学时,其中各专业专业课平均学时总数19880学时、各专业公共基础课平均学时总数14880学时。

11 课程学时比例示意图

 (四)教师培养 

1、教师培养培训 
20162017学年,全体教师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累计有150人次参加市级培训,平均学时数12节;有31人次参加各类省级培训,平均学时数15节;2人赴境外培训或研修;2名教师晋升市级骨干教师;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市级优秀教研组。 
2、教师参赛 
2人参加省级教学或技能大赛,1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有6人参加市级技能大赛,2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在全市2017年中职体育、语文教师优质课竞赛中,2人荣获一等奖,2人荣获二等奖;在2017年全市优秀论文评选中,6人荣获一等奖,5人荣获二等奖。 
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一)校企合作情况 
学校与38个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覆盖了全部10个专业,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兼职教师达22人,授课4760节,占专业课课时的13.69% 
学校在合作企业设立了10个教师培训基地,专任教师参与企业实践42人次,人均企业实践28.74天,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值340万元。 
(二)学生实习情况

 2017年,学校共设立有22个校外实训基地,用于开展各类实习实训。其中,认识实习平均21/生,跟岗实习平均48/生,对口率95.25%,生均顶岗实习180天,对口率93%。企业考核的顶岗实习学生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为18.58%80.23% 

(三)产教融合情况 
学校把产教融合作为办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引进来,在四大专业簇群下举办校中厂,保障学生生产性实训比例;走出去,以订单班为载体,加大识岗、跟岗和顶岗实习力度,产学(产教)一体,探索能自我“消化吸收”的特色产教融合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案例3在实施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时,从自身客观环境出发,以现实的物质、专业、师资和专业结构为基础,以新结构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成果为指引,以专业链融合产业链推进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基于市场需求创新路径,创办多类别多性质的校办实体,构建“5+1+1+1”产教融合机制,在具体的产教融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寻求文化融合,参与各方逐渐成长为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和利益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基于校办实体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在2017年省第三届教育发展改革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四)地方文化传承情况 
学校主动对接广元“旅游强市”发展战略,服务产业发展,探索利用现代制造技术传承地方民间工艺的路子,建设了“白花石刻工艺研发中心”,申报立项了市级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民间技艺传承与发展研究》,实施职业教育系统化培养民间技艺人才。 
案例4市场经济环境下,民间技艺传承和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民间技艺的原生态传承模式已被割裂,技艺发展停滞,后继乏人。民间技艺需要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展产学研合作,依托现代制造技术工艺和文化艺术手段,创设工作环境和研究条件,创新生产销售手段,构建知识技能完整的工学结合课程,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实现产教融合,摆脱民间技艺传承发展的桎梏,推动藏品、工艺品逐步向产品和商品的转化,提高民间技艺的艺术价值和经济效益,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 
(五)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参加了广元市职教集团、浙江嘉兴欣禾职教集团,在全市第五届职教论坛上作了《问题驱动改革,研究引领发展》为题的教科研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五、社会贡献

 (一)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积极履行社会义务,2015—2016学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3619人,其中有1822人服务本地的主要产业,产生经济效益73万余元,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承担参与改进或推广技术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以项目和服务为载体,推动技术改进和推广工作。
技术改进与推广项目统计表
序号
项目
1
广元市领地科技网络公司电子商务技术服务
2
四川省创业讲师大赛组织工作
3
广元市国家生态康养旅游名市人才培训工作
4
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职务考评有关业务培训
5
白花石刻、广元月嫂等特色品牌培训项目打造
6
昭化区大朝乡扶贫攻坚技术培训

 (三)社会服务情况 

20162017学年,学校累计培训企业员工数997人,培训残疾人44人,培训失业人员1078人,培训农民工1963人,培训退役士兵50人,技能鉴定3245人,先后有455人次师生参与各类技术服务。

 (四)对口支援及扶贫情况 

2017年,学校对口帮扶集体7个,扶贫对象由389个增加到611个,投入扶贫资金56.22万元,支援及服务人数达702人。
3 对口支付及扶贫情况统计表
序号
扶贫项目名称
扶贫技术名称
1
剑阁县木马镇庵子村精准扶贫项目
利州区果树栽培技术、养殖技术培训
2
昭化区大朝乡贫困村培训项目
利州区校企合作电子商务培训
3
利州区就业扶贫培训项目
昭化区农村种养殖技术培训
4
旺苍县精准贫困户创业培训项目
广元市精准贫困户巾帼家政培训服务

 六、举办者履职 

(一)经费投入情况 
2016年,中央财政投入实训基地建设专项经费20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60万元,学校负债总额继续减少,从2015年的3628.75减少至2017年的1837.26万元,2017年负债总额1773.58万元,生均拨款保持在1900元,日常教学经费投入比例65%,教学改革经费6.7万元,教科研经费4.8万元,教师培训经费占学校公用经费的比例占8.28% 
(二)项目投入情况 
2017年,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学校投入2000万元,建设旅游服务实训基地。基地已经全面动工,现已进入主体建设阶段。 
(三)地方政府政策措施推进情况 
近年来,广元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广元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广元市教育局出台《广元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工作评估标准》、《广元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常规工作评估标准(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市教育局和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广元市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2017年,市教育局出台《做好往届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稳定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出台《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小微企业工作的意见》(广教发〔20177号),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试点和职业学校服务小微企业等工作作出了部署。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十三五”规划》,修订了学校办学章程。 
七、党建工作 
学校有党员54人(学生党员2人),设4个党支部,党务工作人才参加培训30人次,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240人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2人,发展党员3人,订阅党报党刊9种,2人获得市级表彰。

 八、特色与亮点 

(一)供给侧引领下的“产教互动、深度融合”运行机制

 学校从供给侧改革七大着力点:培育新主体、增加要素供给、推进制度变革、推进结构优化、推进要素升级、调整存量、培育增量入手的入手,自主创办产教融合实体,培育新主体;吸引外部资本和资源融入职业教育,增加要素供给;建立“5+1+1+1”产教互动机制,推进制度变革;实施专业结构调整,构建专业随产业动态升级的调整机制,推进结构优化;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要素升级;矫正发展模式、办学机制体制和质量标准,调整职业教育存量、培育增量,面向区域优势产业,打造产教融合实体群,促进专业链和产业链贯通衔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诱发职业教育要素禀赋向产业比较优势的转化,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若干要素配置问题,优化要素结构,强化了学校内部治理,学校现代化加速推进。

 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个欠发达地区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框架:以供给侧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和理论为指导,以学校自身资源禀赋和地区经济比较优势为现实基础,确定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实施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基于产业的发展政策采用面向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沿着产业递进升级的发展路径,运用供给侧改革和结构管理的方法,通过兴办产教融合实体的方式,推进产教互动、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和学校自生能力目标,解决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不匹配的矛盾。相关成果荣获四川省第六届普教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二)问题驱动改革,研究引领发展

 近年来,广元职高厚积薄发,立足“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坚持“重点突出、活动深入、全员参与”,实施“三定”策略,狠抓教研工作,常规教研定主题,专项教研定专题,课题研究定问题,多管齐下,齐头并进,以教研引领改革,以创新促进发展助力学校教育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 

42017年教研成果和教学竞赛获奖统计表
序号
项目
获奖成果名称
等次
1
四川省人民政府
第六届普教教学成果奖
供给侧改革引领下的“产教互动,深度融合”运行机制
二等奖
2
四川省黄炎培实践创新奖
建立“5+1+1+1”产教融合模式,推进一体化育人
集体奖
3
四川省第三届教育发展
改革研究优秀成果
基于校办实体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二等奖
4
四川省2017年中等职业
教育优秀研究成果
校企岗位轮换 职业能力递进——《中职汽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模式》课题研究报告
二等奖
5
2017年广元市
中等职业学校优质课竞赛
体育、数学
一等奖
6
语文、体育
二等奖
7
广元市第八届科研成果
供给侧改革引领下的“产教互动,深度融合”运行机制
一等奖
8
对藏区9+3学生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二等奖
9
中职对口升学毕业班教学管理
三等奖
10
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等奖
11
2017年四川省中等职业
教育优秀论文评选
基于产教融合的民间技艺传承与发展
二等奖
12
中职学校培养观光农业创业型人才实践与探索
三等奖
13
服务小微,助力发展
三等奖
14
2017年广元市中等职业
学校优秀论文评选
体育中职学校培养观光农业创业型人才实践探索
一等奖
15
班级管理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等奖
16
中职电工技能训练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等奖
17
服务小微,助力发展
一等奖
18
服饰语言在人物形象及心理表现方面的运用:以《金锁记》为例
二等奖
19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原则
二等奖
20
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学生实习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等奖
21
中职学校班级日常管理策略
二等奖
22
广元市中等职业学校
研究课比赛
计算机
一等奖
23
机械、英语、数学
二等奖
24
语文
三等奖
25
2017年广元市
教学大比武
《邮件合并》微课
一等奖
26
《三极管的测量》微课
一等奖
27
《鸡尾酒摇和法》微课
一等奖
28
《二极管的极性判别》微课
二等奖
29
《修复脸部人物斑痕》微课
二等奖
30
《仿制图章工具》微课
二等奖
31
it强调句型》微课
三等奖
32
《践行立德树人 服务学生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发展性探究(论文)》
一等奖
33
《在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论文)》
二等奖
34
《职业学校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
二等奖

 

九、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招生难的现状依旧是阻碍学校内涵发展的首要因素。学校地处连片贫困革命老区,人力资源净输出,广元市的初中毕业生已经由五年前的5万人锐减到2017年的2.1万人,全市普通高中的设计容量已远远大于此数据,13所公(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举步维艰,且生源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培养难度增加,与社会和家长对优质职业教育的期待尚有差距。
 2、学校自身专业和质量建设仍有提升空间。学校专业发展受“惯性”作用的影响,突出“工科”,面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的高速发展和迭代式进步,转型、“转身”较慢,设备设施、师资队伍、就业质量等办学要素未得到及时升级和调整,少数专业校企合作脱节,产教融合缺乏项目支撑,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焦点。 
3、教师数量和质量仍然制约学校发展。受多重因素影响,职业学校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空间无法吸引优秀毕业生投身职业教育,加之现行人事制度的限制,人才引进困难。高技能人才缺失,与行业企业的工作时空有冲突,待遇条件不具有明显优势,学校对其考核的权威性和规范性缺乏支撑。中职学校的校长负责制缺少清晰的实施细则,尤其在专业教师的选聘和激励方面,“自主权”难以体现。

 (二)改进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政府支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批示,努力在办学中突出亮点,形成特色,扩大形象宣传,争取政府在招生、财政、人事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主动融入全市职教活动周,利用重大纪念日和学生活动等契机,开展面向社会和普通学校的师生教学成果展示,让更多的人体验职教、关注职教、支持职教。充分利用广元市教育局《关于实施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至少与一所市内普通高中建立“课程互选、师资互通、活动互动、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的融通试点班,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多样的教育选择。
 2、增强办学内涵,提升自身吸引力。按照总书记:“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重要指示,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国家示范学校建设成果,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对接区域内主导产业和全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打造省级示范专业和市级“双高”专业。以“自信、自省、自理、自立”为目标,加快形成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改革模式。坚持“5+1+1+1”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改革,推进一体化育人,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把专业办在产业链上,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我市整体连片贫困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3、规范服务与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兼职教师聘请,以技能和品德为主要衡量标准,创新聘任机制,实现专业教师的柔性引进;主动与管理部门沟通,在原则范围内创造条件,为专业教师开辟“绿色通道”;制定广元名师和广元技能大师培养规划,鼓励并推动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在行业发展中始终保持“话语权”;逐步完善和优化教师的绩效评价制度,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并依据十九大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在“双师型”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培训能力的提升,逐步建立起“三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和脱贫致富的能力。 
十、附录

 

(一)数据说明: 
1、设备设施、固定资产和财务数据统计至20161231日; 
2、其他数据统计至2017831日。
(二)对照指标解读: 
《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应达到的主要指标: 
1、占地面积:不少于40000平方米;生均不少于33平方米。 
2、建筑面积:不少于24000平方米;生均不少20平方米。 
3、办学规模: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应在1200人以上。 
4、体育用地:应有200米以上环型跑道的田径场。 
5、图书馆和阅览室:适用印刷图书生均不少于30册;报刊种类80种以上;教师阅览(资料)室和学生阅览室的座位数应分别按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20%和学生总数的10%设置。 
6、仪器设备:工科类专业和医药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3000元,其他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2500元。  
7、计算机数量:不少于每百生15台。 
8、专任教师:不少于60人,师生比达到12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 
9、专业教师: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型教师不低于30% 
10、兼职教师: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左右。 
(三)专用名词解释: 
1、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2、双师型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同时又具有相对应的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的教师。 
3、兼职教师:指根据专业教学需要,从行业、企业或社会中聘请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兼任一定课程的教师。 
4、师生比:指某一学年度专任教师数与学生数之比,通常用在校学生数/专任教师数进行计算。 
5、教学及辅助用房:是学校建设的主体,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及其各自的辅助用房。 
6、藏区“9+3”学生:是指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来自我省甘孜、阿坝、凉山自治州藏区享受3年免费中职教育的学生。 
7、“3+2”五年制高职:是指应届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达到一定录取线,前三年在中职学校学习,获得中职毕业证书;完成过度考试后,后两年在高职学习的一种学历教育制度,毕业后取得国家认可的大专毕业证书。 
8、校内实训基地:指学校或企业投入建设在校内,专门用于学生技术技能训练的场所。 
9、校外实训基地:指企业或学校投入建设在校外的,可用于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 
10、识岗实习:指学生由职业学校组织到实习单位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初步认识的活动。 
11、跟岗实习:指不具有独立操作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实习岗位要求的学生,由职业学校组织到实习单位的相应岗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部分参与实际辅助工作的活动。 
12、顶岗实习: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 
13、就业率:本报告专指某一学年度毕业生数与实际就业生数之比,一般用当年就业生数/当年毕业生数进行计算。 
14、初次就业率:指某一学年度毕业生数与第一次签约就业生数之比。 
15、对口就业率:指某一年学年度毕业生数与毕业生所学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就业生数之比。 
16、双证书: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即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取与所学专业一致或相近的职业资格证书。 
17、专业课程学时总数:指某一专业学制期内(或学生在校期间)开设的所有课程数之和。 
18、专业课平均学时总数:指一所学校所有的专业学制期内应开设的专业课(含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课)总数的平均学时。一般用Z(所有专业开设的专业课之和)/N(专业数)。 
19、公共基础课平均学时总数:指一所学校所有的专业学制期内应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含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等)总数的平均学时。一般用G(所有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之和)/N(专业数)。 
20、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职业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是一种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21、产教融合: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22、校中厂: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建立在职业学校内的生产性工厂。有学校自建、校企共建、引厂入校等三种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