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陆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科研 > 课题研究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4-08-18 08:30:44; 作者: 阅读次数: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课题组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是我校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建设专业,通过开展行业、企业调研,结合专业特点和示范校建设目标,我们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经市教育局批准(广教函〔2012269号)立项为2012年市级课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背景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机械加工制造业进入了快速成长期,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产业结构调整,保证了机械行业稳定增长。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人才不仅数量上短缺,而且质量、知识结构、岗位业务能力还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严重制约了我国机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机械电子业是广元市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之一,以081集团为龙头的市内大型机械电子企业是国家老三线建设时期布局我市的军工企业,集团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积极发展相关产业。随着广元市经济不断发展,大量招商引资,一批以安驭铝合金车轮有限公司、甬川钢构等沿海机械制造企业不断进驻广元。广元现有10家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企业,随着企业设备购置呈现的高速增长态势和总体的经济形势,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数控、模具方面的机械加工技术人才必将有着稳定的需求量。我校加强以机械制造加工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了以行业人才需求、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特色。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产业发展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近年由于市场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相互漠视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忽视,导致了国内一度出现的“技工荒”、工人“岗位业务能力差”和 “人才知识结构性缺陷”。而后,教育部在2004年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化产学合作,大力推进‘订单式教育’,鼓励前店后厂、连锁办学等新模式,提高职业学校的专业化水平。”在教职成〔20109号文件中又指出:“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岗位需要,所学专业技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通过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岗位要求进行“量身定做”,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资源,开展工学交替,将学生的学习场所延伸至工厂,减小学生就业时与企业岗位的差距,将会大大提高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近年来,由于产业规模扩大和升级,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却不能和企业良好对接,部分企业提前进入了招聘环节,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模式。由于职业院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属于不同领域,研究者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有:提高就业率是订单式培养的主要目的;企业资助是订单式培养的前提条件;学校要适应订单企业的需求并制订动态的教学计划;等等,无论是从从订单主体间的关系,还是企业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模式,抑或是企业资助的模式都只停留在对“人”的需求,而且实施过程中大多存在三种弊端:一是学校把企业资助认为是“订单式”培养的前提条件,二是学校为适应企业需求而随时变革教学计划,三是学生能力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需求。课题组认为 从上述分析可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多种,且各有利弊。订单式教育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普通职业教育中适用的全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另外还要掌握与订单企业有关的特殊技能。从这一角度看,订单式教育是高于传统职业教育的一种模式。不论企业以何种形式加入到职业院校教育中来,全程参与或部分参与,给予全额资助、部分资助或不予资助,企业的加入都使传统的职业教育增加了一方资源,是对教育资源的优化。

因此,如果仅仅以能否提高学生就业率来衡量,则大大降低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应该从优化教育资源的角度予以高度肯定。至于究竟以何种形式与企业合作,以何种方式适应企业的需求,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组合,不必局限在是否能够给学校注入资金、给学生予以资助、负责学生就业这些具体问题上,而是从如何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出发,及时传递企业人才需求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识,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基础

()产业支撑有力

随着广元市经济不断发展,大量招商引资,一批以安驭铝合金车轮有限公司、甬川钢构等沿海机械制造企业不断进驻广元。广元现有10家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企业,随着企业设备购置呈现的高速增长态势和总体的经济形势,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数控、模具方面的机械加工技术人才必将有着稳定的需求量。

(二)专业优势明显

我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机械加工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专业优势明显。专业现有专任专业课教师19人,具有高级教师职称资格2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3人、高级工8人;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15人,企业兼职教师3人;专业拥有各类生产型实训设备100台套,200余工位;与市内2家机械加工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进行来料加工以及承接对外技能培训,实现年产值5万以上,具备实施“订单式”培养所必需的基础条件和保障。

(三)项目联系紧密

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提出“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任务,提出“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教育内容改革目标,作为“示范校”建设项目的重点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确定了建立“探索以‘订单’为载体,岗位能力需求和岗位()职业标准相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改革的建设目标,将课题研究和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研究,从实践中丰富研究理论。

(四)理论基础坚实

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颁布以来,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风生水起,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诸多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订单式培养广受重视,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的各项理论成果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本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 构建以“订单”为载体,以岗位能力需求和岗位()职业标准相融合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2. 建立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管理制度和企业环境教学运行管理制度。

3. 建立校企双方合作下全方位、立体化的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探索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以‘订单’为载体,以岗位能力需求和岗位()职业标准相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示范校建设同步进行,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1)组织专业教师在市内外机加相关行业企业开展调研,整理形成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调研报告。

2)由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估调研报告,共同制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3)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集体研讨,密切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确定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订单”及教学内容,形成专业主干课程标准。

4)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五、课题研究方法和进程

(一)研究方法

1. 查阅资料法。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完善现行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

2. 现场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评述、座谈会等方式,对专业技能培养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评价模式和反馈机制的运行效果。

3. 文献研究法。借鉴网络、报刊和职业教育教学书籍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4. 经验总结法:对于每一阶段的教学资料均以某个现场教学为研究模型,总结经验和方法。

(二)研究进程

1. 准备阶段:(20126月—201212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组织学习,培训教师。

2、实施阶段:(20131月—201312月)

确定课题实施方案;定期召开研讨会,邀请专家来校现场指导;对各类技术文件进行评估;阶段性小结。

3、总结阶段:(20141月—20146月)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汇报课题研究成果,结题推广。

六、预期效益

1.开展市场调研,形成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2.校企双方合作,形成机械加工岗位(群)及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3.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形成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形成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

5.建立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管理制度。

七、课题研究管理

1. 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顾问:赵武龙(中学高级教师)

课题组组长:邓仕川(中学一级教师、教务处副主任)

课题组副组长:侯永波(技师、课题常务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魏元春(中学高级教师、教科室主任)

周正海(中学高级教师、技师)

伍萍芝(中学高级教师)

王春华(中学一级教师)

武雪梅(安驭铝合金车轮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

  宁(佛山莱利达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2. 经费保障

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列入我校办公经费项目,经费的使用本着精打细算、按需开支,确保研究工作顺利进行。考虑到相关教师外出调查、学习、购买资料以及打印、复印资料等各项开支,经费预算约为叁万元人民币(含示范校建设央财支持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