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四川省先进集体
目录
返回首页 导航目录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 领导致辞
    • 管理团队
    • 机构设置
    • 办学业绩
    • 师资队伍
    • 学校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的建设
    • 党务活动
    • 工会活动
    • 团委活动
    • 廉政建设
    • 乡村振兴
    • 学习动态
    • 百年党史
    • 重要论述
    • 成果展示
  • 教学管理
    • 教学运行
    • 教学科研
    • 实践教学
  • 招生就业
  • 德育管理
    • 德育活动
    • 管理制度
    • 班级建设
    • 心理健康
    • 9加3教育
    • 劳动教育
    • 安全教育
  • 学校文化
    • 文化建设
    • 校园之声
  • 学生之窗
    • 学生园地
    • 社团活动
    • 校园之星
  • 产教融合
    • 工作动态
    • 合作企业
  • 社会服务
    • 职业培训
    • 技能鉴定
    • 培训报名
教学管理
  • 教学运行
    • 常规管理
    • 教学文件
    • 考试考核
  • 教学科研
    • 教研活动
    • 课题研究
    • 教学竞赛
    • 学术成果
    • 信息化建设
    • 质量评估
  • 实践教学
    • 管理制度
    • 实训基地
    • 技能大赛
    • 实习实训
联系我们

热点资讯

学校简介

校长寄语

广元职高高考标准化考场提升改造项目竞争性谈判邀请公告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 高考标准化考场提升改造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教学管理教学科研课题研究
教学管理 教学科研 课题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毕业班教学管理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4-08-18 阅读次数: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课题组

(二)需求动因分析:“把握方向,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作为“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的新任务、新内涵、新使命、新要求,并把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家长期待子女获得体面就业的能力,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促使学校和教师去顺应、去面对,这些都理应成为我们研究的动因。

(三)问题决定课题。我们的学校走过了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师也大都经历了这一时期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专门关注和研究中职升学工作,对口高职升学的教学和管理处于相对薄弱的研究地位,毕业班管理经验不足,管理和质量评价的机制缺失,全凭教师的良心和自觉性,教师个人的好恶和水平决定了毕业班的最终结果。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思想,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依据《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通过质量建设和管理,让教师掌握科学的教育技术,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在总结和反思中构建起一套稳定的毕业班管理方案,是本课题研究的初衷。其立足点就是把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和解决实际的、有价值的问题,引领教师成长,用规范和科学的管理来决定毕业班的最终结果,进而实现内涵发展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意义

(一)研究目标

1、以三年为周期,深入研究对口高职毕业班的教学规律,形成较为系统而稳定的教学管理方案;

2、进行考纲和考点的对比研究,把握命题规律、题型和权重,形成《考试大纲对比分析报告》和系统的学科实施性教学方案;

3、进行命题技术研究,让教师掌握命题计划、命题细目表等科学的技术要领,形成命题管理制度;

4、进行教学过程管理研究,让教师掌握试卷批阅、试卷讲评课和试后满分等技术要领,形成有效的过程管理方式;

5、进行质量评价研究,让教师掌握运用细目表反向解读高考试卷和模拟试卷的技术要领,形成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模式;

6、进行激励制度的研究,把握对口高职专科、独立单招和本科的考试录取办法,形成以质量为中心的对口高职升学班奖惩方案,增强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升学班教师队伍。

(二)研究内容

1. 毕业班教学管理方案研究:将高考升学班管理纳入教学规程的研究范围;对教务科、教研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责任进行清晰的界定;对教学管理机构的工作规程进行梳理,形成重点教学技术支持文件和作业范式。

2.《考试大纲》对比分析研究:及时把握考试纲的变化;做好任课教师考纲解读的服务和引导工作;组织教学指导小组成员对解读报告进行审查和评议;形成学科考纲解读报告模板,逐年提升,形成特色。

3. 各学科实施性教学方案研究:探索不同层次学生、不同专业特点的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的差异,重点突出“双目标生”的研究策略;加大对毕业班教师的培训力度,在复习保障、复习阶段划分、复习方式选择、复习任务落实、应试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形成对口高职升学班各学科实施性教学方案。

4. 命题技术研究:考纲最终以考点呈现,考点最终以考题出现;学生的高效复习,取决于教师对考点的熟练运用和对题型的把握;而试卷的质量,却往往取决于变式训练的效率。无论是章节测验、阶段评价,还是综合训练,命题在一定程度制约着学生的复习效果,需要教师从命题计划、命题细目表、命题方式、命题角度和题型等方面去认真研究,形成命题规范和命题文化。

5. 质量分析技术研究:一是,加强对质量分析报告的研究,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定量的评价,运用双多向细目表中的构成要素进行定性的评价,还原教师复习的实际效果,为改进教学和检测复习效果提供依据;二是,加强对高考试卷的研究,反向运用双(多)项命题细目表,将历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折射考点、考法、题型、分值的频度和权重,还原“命题人”的命题思路,为改进复习试题的选择提供依据;三是,加强学生个案研究,把学生单元(章节)、阶段与综合训练的应试水平结合起来,关注错误发生的原因,错误出现的频率,还原学生复习期间所达到的实际水平,为点对点、人对人复习策略的实现提供依据。

6. 教学过程管理研究:充分体现毕业班的管理特征,突出质量管理的重点,及时总结各学科教师在作业和试卷批阅上的做法和经验,通过组内交流和展示等手段,形成可以共享与借鉴的作业和试卷批改的模式;对试卷讲评课的技术要领进行培训,固化试卷讲评课教案的编写体例,最大限度地提升复习效率,形成试卷讲评课特色;认真分析复习期间的关键节点,运用现场观察、文本抽检、访谈交流、数理分析等研究手段,逐步规范毕业班教学管理的方式。

7. 激励制度研究:与各组考单位联系,获取独立单招的考试信息,与普通高考进行成绩的对比分析,确定本科、专科、独立单招的难度系数;对毕业班考生进行教考分离的评价,与近三年的学生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设定学科和总分的基准线、目标线、提升线,并转化为本科上线人数、专科上线人数和单招上线人数,对应完成奖励和惩扣的实际金额。从2012年开始,三年内完成高考奖励方案的框架和模板。

(三)研究的意义

宏观上,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实现中高职衔接和系统培养高层次、高素质技能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观上,中职对口升学给学校多元发展和学生对教育的选择提供了空间,高考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正效益,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同。

微观上,通过对毕业班教学质量管理的研究,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周期的逐渐延伸,可以以点带面,并形成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规范和运行模式。

四、课题的研究条件

 1、已有基础:我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基础条件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2011年以来,学校已经将中职升学的教学管理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对毕业班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进,一些专项教研活动和管理措施付诸实践,并在2012年高考中初见成效。

2、能力保证:课题参研人员均有3年以上教学经验,熟悉教学工作和环节,能够完成各项研究任务,指导教师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截止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班老师参与了选题阶段的实验工作。

3、时间保证:本课题与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同步开展,是对教学工作的规范和深化,实施过程有充足时间保证。

4. 组织保证: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和教科室主任为副组长的课题管理领导小组;组建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教务科长任副组长,升学班专职教务员、信息技术教师和毕业班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以专业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分层分工落实各学科子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综上,本课题组织保障有力,研究人员阵容整齐,前期准备充分,研究条件优越。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实现教师观念、行为方式的转变与提升。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索性和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3、定性研究法。用文字记录和描述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的进程,把教案、试卷、作业中的问题和技能考核中错误操作等进行梳理,归类、归因分析,通过演绎和归纳呈现研究结果,反馈教师,调整复习指导策略。

4、定量研究法。运用实验、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研究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筛选和处理,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评估或验证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在分析中判断质量“问题”,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5、系统研究法。运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化的规律性,并以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把定量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控制、管理和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

6、经验总结法。收集毕业班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个案,及时进行提炼、总结和推广,逐步形成教学管理的模式。

(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

    成立课题筹备组,调查了解学生和教师现状,清理中职对口升学管理制度;培训教师,组织学习;筛选问题,确定选题方案;9月开始,在2009级进行选题阶段的实验。

    2、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3年6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实施方案;正式申报开题;定期召开研讨会,请知名专家来校现场指导;对学生效果进行检测,对各类技术文件进行评估;阶段性小结。

    3、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研究个案;汇报课题研究成果,结题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近三年各学科《考试大纲变化对比分析报告》

2、近三年升学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3、命题管理制度

4、近三年学科教师命题细目表

5、试卷分析报告

6、升学班教学管理规程

7、近三年高考成绩分析表

8、近三年高考表彰和奖励文件

9、课题研究报告

10、成功个案集

七、课题的经费筹措与管理

学校保证在人才、经费、设备、资料、时间方面予以支持,并保证落实专项经费。

本着节约、高效、合理使用的原则,确定下列预算:

专家咨询费(含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 :8000元;

小型研讨会务费: 5000元;

图书资料费:2000元;

外出学习、调查费(含差旅、劳务费等) :5000元;

版面费:5000元;

总计:25000元。

八、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顾问:赵武龙(中学高级教师)

课题组组长:吴小平(中学高级教师)

课题组副组长:肖继海(中学高级教师、课题常务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魏元春(中学高级教师、教科室主任)

杨旻琳(中学一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

邓仕川(中学一级教师、教务处副主任)

韩旭东(中学一级教师)

张琬麟(中学一级教师)

2009、2010、2011、2012级毕业班任课教师、班主任

 

上一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式研究
下一篇:我校召开市级课题开题报告会
地址: 四川省广元市教育园区 电话:0839-2309114 邮箱:1045114328@qq.com
版权所有©四川省广元市高级职业中学校 蜀ICP备16018832号 川公网安备 51080202000025号